Fedora Core 2 安装历险记
这个星期六,我在慧谷买了 4 张安装碟版的 Fedora Core 2,35 元,然后拿回家装了。Fedora Core 2,也就是 Red Hat Linux 9 交付予开源社区之后的版本,使用了 Linux 2.6 核心。Workstation 安装要 3 GB 硬盘空间,我硬盘上已经都满了,一时腾不出那么多的空间,结果就只给它 2.5GB 的分区。另外主分区已经占了两个了,只能再增加一个主分区来作为它的引导分区。
它的引导分区和系统分区都不能是 vfat(FAT 16/32)。另外还得有一个 swap 分区,如果希望运行大一点的程序的话。
我第一次安装的时候是使用它的“自动分区”功能。我先把分区的空间腾出来,然后再让它自动分区。它其实也提供用 Disk Druid 手动分区的功能,但是由于我是第一次安装,没有经验,所以就让它自动分区了。
初试 Fedora Core,感觉图形界面做得挺可爱的,没有以前第一次看见红帽子的时候那种咄咄逼人的感觉。GNOME 桌面的加载速度在我的 PII 450 上面显得有点慢,不过和 Windows 2000 比起来也差不多。进了桌面之后,发现图形界面程序的综合速度不是很快,大概是因为 Linux 的图形系统没有做进内核的缘故(是高博让我明白了这一点)。看了一些关于桌面的帮助,去它的选项里面逛了一圈,发现它的文本平滑做得果然不错。平滑有 None、Grayscale 和 Subpixel 三种。Hinting 有 None、Slight、Medium 和 High 四种。Linux 下的字体的 Hinting 做得没有 Windows 上那么直截了当,所以视觉效果不是很好,所以我索性就把平滑打开,Hinting 关闭。另外发现默认的 Sans 字体是一种 Linux 独有的风格,在 Windows 里面没有找到对应的字体。不过我有时候比较喜欢标准的如 Arial 那样的无衬线字体。所以我在 Linux 里面找。里面没有 Arial 字体,取而代之的是 Nimbus Sans L 字体,它和 Arial 几乎一模一样。于是我就改用它了。
Fedora Core 里面有好多好多软件,特别是里面有好多好多屏保。我还没来得及把所有的屏保全部看完,但是已经发现里面有一个 APPLE ][ 的屏幕保护程序。这个程序模拟那古时候的苹果 II 型机,八十年代我爸爸的计算机书上说的 BASIC 就是 APPLE ][ 上的。那个程序也是模拟输入 BASIC 程序,然后运行。它真的做得很细致,故意让屏幕显示的字符有扭曲,从而显得像古老的显示器。它在某些时候将字符的颜色做一下变化,让人感觉是显示器的电子束不稳定造成的。它自动输入程序,在某些时候故意打错掉。打错掉之后有可能用 BACKSPACE 回去修复,也有可能先输入完毕一行,等到 BASIC 提示语法错误,再重打一遍,也有可能输入完毕整个程序,在运行时发行错误,然后再回头修改。总之,做得挺有趣的。
可怕的事情发生了。我发现自动分区带来不小的问题:和 PQMagic 不兼容了。PQMagic 与 Windows 的分区程序分区的结果一般是从 1 面 1 扇区开始分区的,而 Fedora Core 的自动分区则从 0 面 2 扇区开始(好像是这样?)。但是我却不知道这个事实。之后我想用 PQMagic 来查看分区的情况,它立刻报告说分区表错误,是否要修复。我让它修复了,修复到最后连它自己都搞不清分区表是怎样的了……之后我再运行 FDISK,它就死循环(后来发现原来是 PQMagic 把分区表改错掉了,倒数第二条记录乱指了,指到一个有数据的地方,估计 FDISK 就从这个地方向后认为都是分区,于是就乱链接了)。
之后,我想起 NDD 这个优秀的工具,用它恢复了所有的 FAT/FAT32 分区。但是非 FAT 的分区怎么办?最后我就只能用 DISKEDIT 一个一个修复,弄了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。发现 Linux 的分区已经被 PQ 改乱了,还好其他分区的大小信息还正确……否则就别想那么快弄好了!看来是业报,造了恶业的果报。之后我发誓不用 Linux 的分区工具了,Linux 的分区还是让 PQMagic 来分算了。也发誓再也不用 PQMagic 的自动修复了。
不知道数据有没有被损坏,不过总的情况看起来还好。
你的PQ是什么版本的呢?
哇,PQ 6。似乎是老了点。可是没有搞到新版本。